一街聚邻里 两市一家亲
——南充市高坪区探索边界治理模式释放区域发展活力
南充市高坪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坚持以问题入手、从重点着力、往末端做实,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。
南充市高坪区石圭镇地处三县交界处,与广安市岳池县镇裕镇、同兴镇、酉溪镇,南充市嘉陵区李渡镇接壤,是远近闻名的“一街分两市”所在地。2019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,邻近的5个乡镇均已合并,周边十多公里范围内只有石圭镇一处乡镇行政驻地,且周边飞地多,位置十分特殊,社会治理情况复杂、难点堵点多。石圭镇党委政府紧扣人缘、地缘、情缘“三缘”特点,探索加强边界治理有效措施,着力促进区域人合、事合、心合,持续提升边界治理水平和平安建设质效。
聚焦“人缘相亲”,统筹聚力促人合。立足辖区地理、通婚、亲缘等关系,将场镇邻市老百姓纳入统一日常管理,做到“睦邻互助、守望相助”。一是治理共抓。俗话说:“远亲不如近邻”,对环境整治、安全排查、子女就学等各方面,不分“两市”、都是“一街”,坚持同部署、同推进,让“邻市人”成为“自己人”,变为“亲人”。疫情防控期间,一体推进核酸检测、疫苗接种、管控服务,大大增加了双方的认同感。二是活动共办。对全年开展的送医下乡、普法宣传、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,同步向邻市老百姓宣传推介。镇上每年举办的文艺汇演活动,都主动邀请邻市团队和热心群众参与节目筹划、现场表演,进一步推动边界双方群众情感升温。三是设施共享。将全镇公共配套设施向邻市老百姓全面开放,一体集中供水、供电、供气,引导共用文化广场、农贸市场、车站球场等8类公共场所,免费享受党群服务中心饮水充电、打字复印等6项便民措施,在资源共享中增强归属感。
聚焦“地缘相邻”,联动发力促事合。打破行政区划界线,深化沟通交流,强化平安建设,做到“边界有界,平安无界”。一是隐患排查联勤联动。联合开展边界隐患排查,对可能影响边界地带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拉网式排查,为分析研判、治安巡防等工作提供精准信息。今年6月,联合岳池同兴成功排查化解一起跨县家庭婚姻纠纷,及时消除当事人唐某的过激报复念头。二是重大风险联防联控。同周边乡镇签订《平安边界睦邻友好公约》,聚焦防电信诈骗、黑车违法载客等6方面内容,深化一体合作。近年来,协同邻里乡镇打击跨界流窜案件4起、稳控重点人员2名,有力护航区域稳定。三是应急事件联处联办。制定边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,建立信息互通共享、重大险情互助支援2项制度,共享预警信息27条,联合扑灭突发火情3起,整治隐患2处,推进边界地区平安建设向纵深发展。
聚焦“情缘相通”,深度用力促心合。坚持小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,创新推行“三有”工作模式,做到“弘扬正气、凝聚人气”。一是“有呼必应”纾民困。畅通边界地区老百姓信息反馈渠道,建立“一呼即办”工作机制、搭建“线上线下”民情直通平台,及时收集老百姓诉求,帮助解决实际困难。今年来,已搜集相关诉求17件次,安某强夫妇占地问题等13件合理诉求得到妥善解决。二是“有件必商”解民难。发挥“有事来协商”、村级院坝会作用,对所有涉边事务充分尊重边界群众意见,邀请参与协商议事,凝聚各方智慧力量。石圭镇玛鞍村被玛瑙山阻挡,群众出行难,为改善村民出行,经反复和原石鼓乡协商申报,修建了一条途经石鼓通往村上的产业路,既方便了群众出行,又密切了双方联系。三是“有堵必疏”化民怨。在石圭镇大力推行“冷却降温、需求引导、三方恳谈、法理情融”纠纷调解“四步工作法”,推动矛盾双方关系由“堵”到“通”。截至目前,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5起,调解率达100%。